《我们爱科学》创刊于1960年,是我国创刊最早的少儿科普刊物,也是唯一国家级少儿科普期刊。由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主办。《我们爱科学》旨在传播科学知识,激发创造灵感,启迪科学智慧,培养科学素质。创刊以来,《我们爱科学》不断以新的理念打造自己的品牌,坚持高质量、高标准办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篇幅小,容量大,图文并茂;既严肃又活泼,既时尚又经典,刊物质量堪称一流。并以其科学性、趣味性、可读性吸引了几代少年儿童,成为广大中小学生的课外首选读物,月发行量已达86万册,在同类刊物中独占鳌头。根据市场需求,《我们爱科学》已由月刊发展为旬刊,主要栏目有生命遐想、热点追踪、全息探秘、科学快艇、宇宙奥秘、少年军校、地球护卫队、可爱的动物、科学探险营、身边的科学、快乐科学课、电脑小玩家、主题公园、大开眼界、故事魔盘、酷玩街、动手DTY等二十余个栏目。2002年被全国少工委确定为少年儿童科普教育指定用刊;2003年和2005年连续两届获得中国优秀少儿报刊金奖;2005年荣获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荣誉;2005年8、9月间在新闻出版总署举行的全国少儿期刊阅读调查中,名列阅读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5种刊物之一;2005年被选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图书馆学会承办的“解读科学发展观”,向社会公众推荐好书、好刊、好音像作品的《推介书目》中。《我们爱科学》少年版,适合8–15岁阅读《我们爱科学》儿童版,适合5–8岁阅读。
《中国国家地理》,原名《地理知识》,是中国关于地理的杂志月刊,杂志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主办;于1950年1月创刊,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因该社隶属中国科学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专家学者作为该社顾问,同时还有许多战斗在科考第一线的工作者与杂志社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是国内目前最具权威和影响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及旅游、探险类杂志。该刊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国家地理》的前身《地理知识》,创刊于1950年。当时的内容包括地理思想、中外国地理、自然地理、地图及地理调查法、地理教学、地理资料等。
1954年,《地理知识》因发表披露中国国内的工业地理文章,被中国官方认为是“泄密”而遭受重创。但不久后影响消失,该杂志的内容继续扩充,至1957年时增至48页,发行量达到了2万册。
中国大陆的一些科学杂志在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中遭受重大打击,《地理知识》也不例外,在此期间,《地理知识》发行很不稳定,时断时续,该情况在文革结束后才有所改善。
2000年10月,《地理知识》杂志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随后亦在台湾、香港等地推出繁体字版乃至在日本推出日文版。
2004年,《中国国家地理》增至148页,并推出青少年版《博物》。
2005年10月,在其创刊55周年之际,推出550页的“选美中国”特刊,出版量达到55万册的历史新高。该特刊深受消费者的好评,一上市便被抢购一空,乃至出现了部分地区的书报亭出现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的情况。
2008年3月,《中华遗产》正式成为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品牌下的一员。
2008年7月,港澳繁体版以“中国名片”的姿态直卷全港。
2009年1月,杂志价格提升至20元,页码加到176页。
2009年4月,《中国国家地理》英文版正式出版。
2010年是《中国国家地理》创刊60周年,杂志举办了重温最有影响力的观点、征集改变最大的地方、寻找60年传读的世家和“校园行知客”4样活动
《中国国家地理》在秉承保护地球、探索未知、推进文明的基础上,又涉及了天文、地理、生物、人文、历史诸领域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件及重大考古发现,后旅游时代出行的理由,都市白领的生活方式,探险的经历,著名科学家的人生轨迹,文化版图的胀缩等各种有趣的话题。
“科学家+艺术家+作家+编辑记者”组成的策划采编队伍,使杂志融科学性、观赏性、收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成为中国高档杂志中的著名品牌。
《中国国家地理》是中国目前唯一一本对外出售版权的杂志,成功地进入发达国家和地区(现有中文简体版、中文繁体版、日文版等版本)。如今在中国,《中国国家地理》的记者们也带着类似的激情跋涉于祖国的名山大川,推开自然之门,昭示人文精华。
商品评价去评价